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热点 >

粟裕心目中最难打的一次战役,发挥出一个特点,共歼敌九万余人 每日看点

时间:2023-06-25 09:31:56    来源:个人图书馆-行云流水vmmxd6

众所周知,粟裕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过诸多重大战役,创造了很多经典战例。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粟裕心目中最难打的一次战役,居然不是荡气回肠的淮海战役,也不是妙不可言的孟良崮战役,更不是精彩纷呈的苏中七战七捷,而是发生在1948年6至7月间的豫东战役。

用粟裕自己的话来说,豫东战役是他所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一次战役”。


(资料图)

1948年5月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华东野战军中原战场的近期作战任务,即在中原黄淮地区陇海路开封到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打大仗,力争在4至8个月之内歼敌5至12个旅。

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我军战略反攻后,在中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在河南东部的开封、睢杞地区进行的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一次大兵团作战。

在这次战役中,粟裕把他极其擅长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共歼敌九万余人!

所谓“战机”,就是指利于我军而不利于敌军的作战时机。有的是因敌人指挥和行动失误,给我军以可乘之机;有的是由于我军主动行动,诱使敌人暴露破绽造成我军有机可乘,它是战役指挥员决策时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战役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役指挥员能否创造和把握战机,当机立断。

粟裕十分重视把握战机。他指出,采取持重待机的方针,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巧妙地加以利用。

同时他强调把握战机不仅在于捕捉战机,更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精心运筹,能动地创造战机。要利用敌人的错觉、失误,以积极的行动去影响敌人,抓住“牛鼻子”,调动敌人,扩大和制造敌人的弱点。

在豫东战役中,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我军攻占开封后,蒋介石为挽回败局,令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急进开封,与华野决战。

根据当时敌我态势和我军兵力,聚歼两路援敌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打其较弱的区寿年兵团一路,但敌邱、区两兵团又相距很近,互不分离,互为依靠,我军无法下手。

在战场十分紧迫复杂的情况下,粟裕认真贯彻 “忍耐持重,把握战机”的原则,注意造成敌人的不利局面,并加以利用。

他决定“先引诱其拉开距离,将两路敌人分割,以创造攻歼区兵团的战机”。

根据这一原则,他命令4个纵队组成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之间和民权地区,准备围歼区兵团。攻城的两个纵队生动放弃开封,向通许方向徉动,给敌以“撤退”的假象。

骄狂的邱清泉断定我军攻城受挫,以一部兵力“攻占”开封,主力直扑通许,妄图追击我军这两个纵队。

而多疑的区寿年却认定我军“有向平汉路进攻的企图”,但因尚未摸清底细,在进抵睢杞地区后举棋不定,结果邱区两兵团在我引诱和迷惑下,一个向西南追击,一个踌躇不前,形成了40公里的间隙。

可以看出,粟裕在指挥中运筹帷幄,谋深计远,不消极等待战机的出现,而是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制造敌人的错觉,从而主动地争取、创造战机,因此充分利用了邱清泉急于建功的骄狂心理,又利用了区寿年的犹豫和错觉,造成了邱区两兵团一天之内拉开40公里距离的态势。

同时他又善于识别和捕捉战机。这是因为他深谙一个道理: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如不迅速捕捉,会使千载良机失于一旦。

当豫东战场出现机会的一刹那,粟裕以军事指挥员洞察秋毫的特有敏觉,迅速抓住并巧妙利用了这一机会;他不待完全查明区兵团的具体部署,即下达了围歼的命令,迅速歼灭了敌人。最终的战果是惊人的——共歼灭国民党军多达9万余人,使大片中原地区得以解放!

“在一个战役甚至一个战斗开始时,我方并不占优势,但由于指挥员善于制造和抓住战机,指挥灵活,用兵得当,使得战场上出现对我有利的转折,还是打成了歼灭战。”

粟裕在30年后一次对我军高级指挥员的讲课中的一段话就是对这一战法的概括和总结。

标签: